603868飞科电器股票怎么样?飞科电器股价为什么一路跌

603868飞科电器股票怎么样?

 

603868飞科电器股票日K线图

飞科电器股价为什么一路跌?从飞科电器股票日K线图看到,飞科电器股价并不是一路跌。

飞科电器股价为什么一路跌

飞科电器也K线图可以看到,飞科电器的股票经历了两个波峰,股性还是比较活跃的。

 

 

11月05日,飞科电器被沪股通减持4164股,最新持股量为162.05万股,占公司A股总股本的0.37%。
飞科电器:连续4日融资净买入累计530.49万元(11-05)
飞科电器融资融券信息显示,2021年11月5日融资净买入289.88万元;融资余额4197.2万元,较前一日增加7.42%
融资方面,当日融资买入461.98万元,融资偿还172.1万元,融资净买入289.88万元,连续4日净买入累计530.49万元。融券方面,融券卖出1600股,融券偿还900股,融券余量5.62万股,融券余额238.3万元。融资融券余额合计4435.49万元。

飞科电器股东户数下降7.97%,户均持股199.31万元

飞科电器2021年10月29日在三季度报告中披露,截至2021年9月30日公司股东户数为8552户,较上期(2021年6月30日)减少741户,减幅为7.97%。
自2020年12月31日以来,公司股东户数连续3期下降,截至目前减幅为10.20%。2020年12月31日至2021年9月30日区间股价下降14.65%。
截至2021年9月30日,公司最新总股本为4.36亿股,且均为流通股。户均持有流通股数量由上期的4.69万股上升至5.09万股,户均流通市值199.31万元。
2021年9月30日,沪股通持有飞科电器的股份数量为187.78万股,占流通股本的0.43%,较上期(2021年6月30日)的205.48万股下降8.61%。

 飞科电器:2021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6.75%

飞科电器(603868)发布三季报,2021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28.63亿元,同比增长14.31%;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5.03亿元,同比增长6.75%;基本每股收益为1.15元。

飞科电器(603868)公司简评报告:Q3业绩符合预期 渠道变革成效初显

类别:公司 机构:首创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陈梦 日期:2021-11-05
事件公司
发布2021 年三季报, 2021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8.63亿元,同比+14.31%;实现归母净利润5.03 亿元,同比+6.75%,扣非后归母净利润4.54 亿元,同比+4.28%。 点评:
Q3 业绩符合预期,营收稳健增长。公司Q3 单季实现营业收入11.12 亿元,同比+9.34%,实现归母净利润1.89 亿元,同比+2.29%,公司业绩符合预期。我们认为公司营收增长主要受益于产品结构升级与渠道改革释放成效,产品方面,高端剃须刀占比提升驱动公司盈利增长;渠道方面,公司线下继续推进KA 卖场“直供化”与区域分销“精细化”改革,线上加强与抖音、快手、小红书、B 站等内容社交媒体的合作营销,实现品效合一。
产品结构优化,毛利率提升。2021 年前三季度毛利率同比+4.21pct 至47.15%,其中Q3 单季毛利率同比+3.48pct 至48.58%,毛利率提升主要系公司高毛利产品销售占比提高,叠加公司直营销售占比提升对毛利率改善具有推动作用。公司前三季度净利率同比-1.26pct 至17.53%,单Q3 净利率同比-1.2pct 至16.97%,净利率下降主要系公司加大营销推广力度,同时不断增加研发投入进行产品迭代升级。其中,2021 年前三季度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同比+6.04pct/-0.38pct/+0.93pct至18.83%/3.30%/3.02%。营销、研发投入增加短期内降低盈利空间,长期看有助于公司构建核心竞争力。
现金流短期承压,营运效率改善。公司前三季度实现经营现金流净额3.61 亿元,同比-40.17%,经营性现金流下降主要系公司在内容社交平台直播和自播等形式进行产品宣传推广支出增加。前三季度合同负债同比+153.9%至0.43 亿元,表明公司在手订单充裕。经营效率方面,应收账款周转天数由去年同期54.91 天减少5.68 天至49.23 天,存货周转天数由去年同期123.61 天减少23.9 天至99.71 天,货款周转速度提升。
投资建议:个护龙头地位稳固,渠道变革释放成效,维持“增持”评级。 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升,我国个护小家电进入快速成长期,公司深化渠道改革,以个性化、智能化新品迅速占领消费者心智,公司发展前景广阔。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05/8.01/9.02亿元,对应当前市值PE 分别为25/22/19 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新品开发不及预期,国内疫情反复,原料价格上涨等。

Related Posts